2016建筑業逐步下行,挖掘機斗齒何去何從?
2016年中國建筑企業面臨將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未來,雖然我們相信投資的慣性依然會給建筑企業帶來比較大的機會而無需過度悲觀,但也能隱約感覺到行業和市場已經到了轉折點,從長遠看,建筑業產能過剩將在所難免,2015年將是建筑業產能過剩的起點,2016年或許會出現建筑業產能過剩的加速。
建筑業產能過剩將出現怎么的情況?
鋼鐵、煤炭、水泥、玻璃行業已經長期產能過剩,這些行業出現大面積的企業虧損,在同一時期,建筑企業的日子似乎要好得多,建筑企業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增長記錄,建筑業能打破鋼鐵、煤炭、水泥、玻璃行業全行業虧損的魔咒嗎?以筆者對建筑業的理解,建筑業過剩產能的調整更富有彈性,彈性主要體現在:
一是建筑業本身的固定資產投資相對比較小。鋼鐵、煤炭等行業形成產能需要巨大的固定資產投資,企業一旦形成產能,就背上了沉重的固定資產負擔,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生產則在銷售端存在壓力,不生產則在投資端形成壓力,他們無論是壓產還是不壓產都存在巨大的挑戰,想比較而言,建筑企業的裝備總體上投入不算太大,除高鐵、地鐵、疏浚、特殊橋梁、吊裝等行業投入裝備比較大以外,其他行業的施工裝備投入要小得多,這大大降低了固定資產折舊的風險。
二是存貨數量和存貨損失都比較小。建筑企業是一種訂單生產模式,當且僅當客戶有需求并簽訂合同,建筑企業才開始相應的施工服務,建筑企業的存貨除少數材料以外,一般只存在未結算收入,而不像其他制造業企業存在大量的成品和原材料存貨,在銷售不暢時必然存在大量的存貨損失。
三是生產資源的組織相對比較靈活。在工程合同簽訂以后,企業根據工程進度組織項目需要的資源,當項目不足時,資源相應減少,避免非項目期間的大量成本,隨著工程項目總分包體系、供應商體系的進一步柔性和機動性的提高,這些成本的可控性進一步增強。
四是行業集中度不高且很難進一步提高。相比鋼鐵、水泥等行業比較高的集中度,建筑業的項目型管理、項目地域分散、項目標準化程度低,行業內難以形成高集中度,更容易形成企業的金字塔分布,有利于不同層級的企業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
然而,上述幾個特點,并非意味著目前中國八萬家建筑企業能順利生存下去,在整個行業下行的過程中,仍然會有一批企業倒下,一批企業出現虧損,一批企業逐步收縮規模艱難存活。中國建筑業的下行是一種必然,傾巢之下難有完卵,建筑企業需要調整心態,從過去的高增長慣性中走出來,從機會主義的心態中走出來,從薄積薄發的思維中走出來,把2016年定義為企業發展新階段的起點,過去的市場、政策環境、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和建筑業緊密相連的工程機械行業,挖掘機及斗齒行業也將同樣迎來一場暴風雪,但我們要堅信,危中有機,只要挖掘機斗齒廠家實現精細化管理和正確的營銷戰略,會出現一批斗齒行業的黑馬!
- 上一篇:徐工大噸位特種裝載機打破海外市場銷售格局 2016/4/23
- 下一篇:以質量促發展,以品質創品牌——專訪廣州恒晟達總經理湯滔 2014/4/11